我们对壮族的调查丰富了史书记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8期 作者: 王昭武 

标签: 南宁市   文化地理   

壮族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特别尊重牛,每年过“牛魂节”、女性有结婚后普遍“不落夫家”的习俗等。类似的传统习俗都是民族工作者将不同自称的壮语支系,识别为壮族的依据之一。 
王昭武
白族,云南大理人,新中国成立前在滇南民族地区工作。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长期从事南方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和研究。

1956年夏,我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被派往广西,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的大调查。和当地十多位壮族学者和干部一起,组建起壮族调查组,在着名壮族学者黄现璠教授引导下,投入桂西偏僻的土官统治地区,开展壮族社会历史的调查。此后连续5年间,又在桂西北边远的壮族山乡深入考察,了解社会情况,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建国伊始,新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激发起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纷纷上报自己原有的族名。当时广西各地上报的族名,通过民族语言的考察,属壮傣语支的有20多个,其中以自称“布僮”的人口最多,分布在广西红水河、龙江、融江流域;自称“布土”的在右江流域;自称“布侬”、“布沙”的聚居于桂西和滇东南一带;其他散布在边远山区的有“布傣”、“布衣”、“布偏”、“布雄”、“布曼”等,人口达1000多万。这些有着不同自称的民族语言大同小异,属壮语的南北两大方言,12个土语区,主要分布在广西省的66个市县内,其他散布在云南、广东、湖南和贵州,基本上形成一片相连的民族聚居区。联系他们的社会历史和传统生活习俗,经各方通力合作,确认为“僮族”,从而使过去被埋没、被分裂的各族系,恢复为统一的民族。

由于过去壮族失去了民族成分,有的被强行并入汉族,致使他们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情况模糊不清。因而壮族调查组需要摸清各地壮族的主要情况和主要问题,将壮族被歪曲、被颠倒的历史和民族面貌,恢复和端正过来。

➊  壮族受汉族影响很深,历史上壮族根据汉字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被称为“土俗字”。学术界一般认为,土俗字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但土俗字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应用范围很小,掌握的人不多。拼音壮文是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1957年国务院通过了拼音壮文方案,并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李仲魁
➊、➋  这两张老照片反映的就是1957年广西地区的壮族学习壮文的情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壮族聚居地区,经常可以看见这样教学壮文的火爆场面。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李仲魁

“布土”住田头,“布客”住街头

走进山峦重叠的桂西山野,气候湿热,草木茂密,物产丰富,好一派南国风光。这里是壮族的故乡,到处印满壮族先民深沉的足印。他们属古“百越”的一支,是广西的土着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便出兵岭南,在兵力所及的地方设立郡县,迁徙中原罪民50多万守边,加强对当地各族的统治。唐代在广西设置岭南西道,以桂林为统治中心,继续向西部的壮族地区推进,先后在各地建立军事据点,同时源源不断迁来大批汉人,在此建立起大小城镇。宋代深入桂西边远山区,推行“土司制度”,即委派汉族将领或当地投顺的壮族首领为土官,世代承袭,分管各自的封建领地,从属上级官府的管辖,共同加强对壮民的封建统治。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