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者说
南海观赏鱼的美丽与尴尬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1期 作者: 张辰亮 吴欧 张辰亮




冬天的午后,北京富国海底世界游人络绎。在这条全亚洲最长的亚力克胶水下隧道里,人们抬头仰望,观赏海鱼游弋:沙虎鲨倏忽往来,体貌狰狞;豹纹鲨如潜水美女,妖娆而过;鳐鱼摇曳着长长的尾巴;成群的苏眉闪着铁蓝色的光;绿海龟和玳瑁稳重地散步,如绅士老者。除了这些吸引眼球的大家伙,还有那些色彩斑斓的小型海水鱼,它们在主水池之外的展缸中被分类挂牌介绍:神仙、倒吊、蝴蝶鱼、小丑鱼、狮子鱼……
作为一个不专业的观赏鱼爱好者,在养死了数缸鱼之后,我终于死心塌地地放弃了海水鱼,转而养了一缸好养又喜庆的淡水“血鹦鹉”。对于海水鱼的痴迷,我逐渐转移到北京若干家海洋馆中。
和我一样,中国哪里都有爱鱼的人,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各大城市的海洋馆,尽管门票昂贵,却大多不必为客源问题而发愁。美丽的鱼,还被很多人视为品位、财富的象征,于是大型水族箱和海水观赏鱼也逐渐成为高级酒店、大型商场以及名人豪宅里的不可或缺之物。
“中国的海水观赏鱼,最漂亮的当属生活在热带珊瑚礁地区的鱼类。它们只分布在西沙、东沙、南沙这样的热带海域。”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的总工程师陈积明这样告诉我。海洋中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洋和太平洋,而我国沿岸的珊瑚礁向北只到北纬20°,这意味着,要追寻中国珊瑚礁中的美丽鱼类,唯有千里南下,追到南海——至少也要到海南省。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