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陵汇聚咸阳原的隐秘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6期 作者: 马永赢 焦南峰 

标签: 渭城区   文化地理   陵墓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汉帝陵面向东方排除了其按左昭右穆布局的可能性

西汉十一代帝王皆葬于长安近郊,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地处长安东南外,其余9陵均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西汉帝陵如何排序?其布局是受“始祖居中,父昭子穆,左昭右穆”的昭穆制度所左右,还是基于其他缘由?

西汉帝陵分布图
西汉王朝11个皇帝均葬于西汉长安城附近。除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分别位于西安东郊的灞河西岸和西安东南的杜东原上外,其余9座均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咸阳原上的9座帝陵自西向东依次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此外,还有高祖刘邦之父、文帝之母薄太后、昭帝之母钩弋倢伃等以帝、后礼埋葬,分别称为太上皇陵、南陵和云陵,其陵墓形制与帝陵相似,惟规模相对略小。

持昭穆说者并不是个别人的主张。但假定西汉帝陵排列是按昭穆,自当先定祖陵,那么高祖长陵作为汉室祖陵应无异议。西汉皇帝一般都是在生前预作寿陵。高祖长陵距渭北陵区的东端“泾渭之会”仅有十几里之遥。若按昭穆制度,充其量只能容纳三五座皇陵。如此一来,高祖刘邦岂非自己向世人昭示:刘汉江山,五代易主吗?

还有,主张西汉帝陵按昭穆制排列者认为:高祖长陵为始祖陵居中;惠帝刘盈为其子,安陵居左昭之位;景帝刘启为孙辈,故阳陵在右穆之地。其整体布局规整,距离相近,呈大雁展翅之形,与“先王之墓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昭穆制度正相吻合。但这种观点是以西汉帝陵面向南方为基础的。秦汉考古专家刘庆柱、李毓芳等先生经调查后发现,汉宣帝杜陵、汉太上皇陵均以东墓道为主墓道。1997到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对汉景帝阳陵的帝陵和后陵进行了详细的钻探和测绘,也证实阳陵是面向东方的。这一结论也排除了西汉帝陵按昭穆制度布局的可能性。

“罗经石”遗址
位于阳陵帝陵东南,得名于其正中最高处放置的一块方形巨石。石用整块黑云母花岗岩雕凿而成,石板上部加工成圆盘,表面刻有十字凹槽,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测绘专家推测,它可能是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时所用的测量标石。据考古发掘,罗经石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遗址中部是一夯土台,应为主体建筑的台基,台基上原为一大型礼制建筑。其平面为正方形,边长53.7米,中部有一中心柱石,外围有砖铺回廊和散水。
“罗经石”遗址
位于阳陵帝陵东南,得名于其正中最高处放置的一块方形巨石。石用整块黑云母花岗岩雕凿而成,石板上部加工成圆盘,表面刻有十字凹槽,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测绘专家推测,它可能是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时所用的测量标石。据考古发掘,罗经石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遗址中部是一夯土台,应为主体建筑的台基,台基上原为一大型礼制建筑。其平面为正方形,边长53.7米,中部有一中心柱石,外围有砖铺回廊和散水。这张线描图即为这一礼制建筑的复原效果示意。

西汉帝陵均置于京城近郊土厚水深之地

那么西汉帝陵的选址、排列又基于什么原则?到底是遵从周秦之制,还是另创有新定之规?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