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一座想象中的宫殿

火烧阿房宫想象图
在司马迁《史记》中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代代流传中,在晚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相信:豪华奢侈、雄伟壮丽的阿房宫,目睹了秦帝国昙花一现的辉煌。然而这仅仅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虽然这一构想并非空穴来风,但它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同时也误导了人们太久太久。
在司马迁《史记》中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代代流传中,在晚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相信:豪华奢侈、雄伟壮丽的阿房宫,目睹了秦帝国昙花一现的辉煌。然而这仅仅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虽然这一构想并非空穴来风,但它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同时也误导了人们太久太久。
阿房宫按计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后是两年零七个月
在秦亡将近一个世纪过后,司马迁撰写了史学名着《史记》,他在《秦始皇本纪》中写到:“三十五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司马迁笔下表述的阿房宫透露出如下重要的信息:朝宫建造在渭河南岸,是统一帝国的象征,用于取代使用了140余年之久的咸阳宫;前殿是未来朝宫的主体建筑,是皇帝的办公地点;朝宫建成前暂被称为阿房宫。
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即阿房宫没有建成也没有被投入使用。但《史记》却没有载明:阿房宫建造到什么程度?其内的主要建筑——前殿进度如何?而这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西安市与秦都城位置关系图
阿房宫开始建造的时间司马迁有两个说法。《史记·表第三》载:“二十八(年),为阿房宫。”但同书的《秦始皇本纪》却记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多数人把后者当作阿房宫的始建时间。很可能的情况是秦始皇意欲新建朝宫的时间要稍早些,期间酝酿和规划用去几年,至迟在公元前212年开始动工建造。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