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人间的摆渡者—福建的木偶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05期 作者: 王晓珊 

标签: 福建   文化地理   

在辉煌绚丽的奥运舞台上,它们展现了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在闽地的田间地头,它们则成为神与人之间的摆渡者,披上了神秘的宗教外衣。牵丝而动的提线木偶、指间起舞的掌中木偶、“千古江山一担挑”的幔帐木偶、与纸影戏相映生辉的铁枝木偶……千百年来,缤纷繁复的木偶们在八闽大地上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上杭县白沙镇水竹洋村,是福建和台湾地区客家木偶戏的发祥地之一。从明代初期自杭州引进高腔木偶戏以来,这里世代从事木偶戏者甚多,曾出现过几乎家家都有木偶班的盛况,到现在这里还活跃着一些家族传承的木偶戏班。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大舞台上,4个小小的木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激越、高亢的锣鼓声中,东西南北四大将在丝线的牵引下昂然走上舞台,舞刀、劈叉、抬腿、耍甲旗灯光映照下,将军身上的金甲明光闪烁,手中的兵器熠熠生辉。这一刻,它们被胜利、勇敢映照得如此威武、豪迈,它们,来自中国福建!

福建木偶历史悠久,唐时就有闽县进士作《木人赋》,赞其“克己于小巧之下,乃成人于大朴之后”,而它的形式丰富、品种繁多更是闻名于世。

《四将开台》是泉州木偶艺术团保留节目《古艺新姿活傀儡》中的选段,表现了将军凯旋的辉煌场面。这四位“将军”随着泉州木偶剧团,足迹遍及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8年它们还登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大舞台。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袁学军

在福建诸多木偶中,提线木偶是最古老、流传最广、地位最高的。在泉州,提线木偶被称为悬丝傀儡,简称傀儡。泉州提线木偶的艺术成就,主要得益于“四美班”历代以来在技艺上精益求精的追求。

“四美班”不是单个木偶班的名称,而是旧日所有泉州提线木偶班的统称。“四美班”招收艺徒,具有科班性质,它以技艺见长,传承十分严格,一名演师的养成至少要10年时间,其中甘苦,不为外人所知。“四美班”之“四美”代表了“生、旦、北、杂”四大行当,也代表泉州木偶戏最古老的演出形制:每一个“四美班”都由4名演师、4名乐师和36尊傀儡组成。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