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中慈母
海南的橡胶树
凌晨割胶
“快起来,要出发了!”小付轻声把我从梦中叫醒。我迷迷糊糊地起身,看了看表,刚刚凌晨3点。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昨天的约定—跟他一起,到农场去体验割胶工人的生活。于是我不敢怠慢,瞧一瞧窗外,夜幕沉沉,漆黑一片。跟所有忙碌的胶工一样,我头戴胶灯,脚穿胶鞋,然后扎紧上衣,全副武装地往橡胶林深处走去。
小付才二十出头,从小跟着家人在橡胶园里劳作,年纪轻轻就是一名熟练的工人了。割胶开始了。只见他在树干离地约一米多的位置,娴熟地用特制胶刀划出一道10厘米左右的垂直切口,然后沿切口上下两端,向45度方向分别割出一条螺旋状的线,取下一整块树皮。割好的树皮下方插着引流器,连接着一只胶碗,用胶架固定在树干上。就这样,乳白色的胶汁慢慢从树身渗出,顺着引流器滴入胶碗中。这过程看似简单,我却不敢轻易下手,仍以观摩为主。这是因为:切割的力度不好把握,力度小了不出胶,重了又容易伤树;一棵橡胶树一般需要配好几个碗,滴满一碗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至于那些掉落在泥土里的胶汁,则和泥土结成黑色胶泥。小付说,这些胶泥也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非要在凌晨两三点起来割胶呢?来之前,我早就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所长黄华孙教授做了咨询。他告诉我:“白天的阳光照射使橡胶树体内发生了光合作用,才能使树茎中多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以橡胶烃为主要成分的橡胶液。所以,白天橡胶树内几乎没有多少胶液,到了次日凌晨两三点钟,橡胶树体内水分增多,细胞活动加快,正是胶汁产量最高的时候。等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树内胶液慢慢流出。当绝大部分胶树已经断滴时便可收胶,须在太阳升起前完成收胶工作。”割胶和收胶只是橡胶原料的初级阶段。收胶之后,还要经过胶乳净化、胶乳凝固、压薄压绉、造粒、干燥、出胶、称重、压包、打包、堆放入库等十多个环节,橡胶加工的全部流程才算完成。
前世今生
小付父母的工作单位是一处橡胶农场,海南岛有好几千个这样的地方:从琼北平原到五指山区,从黎母岭脚下到天涯海角,从万泉河畔到东南海滨,处处可以见到郁郁葱葱、整齐有致的橡胶树林。据黄华孙教授估计,海南的橡胶种植面积约800万亩,覆盖了17个市、县,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