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咖啡
咖啡中的“少数派”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2期 作者: 王青 

标签: 生物地理   万宁市   澄迈县   

作为一种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咖啡树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年均温度在22℃至26℃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海南正是咖啡的理想种植地,更是罗伯斯塔种咖啡生长的天堂。海南的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且略带一点果味,实属咖啡中的上品。尽管海南咖啡占据天时地利,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产量低迷,甚至人们在海南购买的“本地咖啡”98%产自越南和云南。作为“海南特产”,咖啡为何势衰至此?

在海南万宁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辛饮料研究所,当我们把刚刚烘焙出来、还带着点热气的罗伯斯塔种咖啡豆放进研磨机研磨,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刻充盈了整个房间,慢慢地沁入肺腑——那是一种类似于糖浆、热巧克力、炒坚果相混合的浓厚味道,同时又隐隐含着某种花果的香气,但却又不同于上述任何一种气味。那个时候,我最遗憾的便是大脑里描写嗅觉的文字过于贫乏,而这个世界上又没有任何一部“香气记录仪”,可以让我记录下研磨海南咖啡的独特浓香,以便日后拿出来回味与分享。

从产量上说,俗称“中粒种”的罗伯斯塔种咖啡属于“少数派”,与之对应的是“小粒种”阿拉比卡咖啡——后者的产量占到了世界咖啡总产量的70%。从种植环境上讲,虽然南北纬25度之间被称为“咖啡带”,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咖啡,但因为罗伯斯塔种咖啡更不耐寒,所以只能种植在最温暖、最潮湿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而海南岛,则正是这一品种的理想种植地。

海南和云南咖啡有“性别差异”

海南岛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均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处于“咖啡带”的黄金地点。此外,海南岛因为全新世的火山活动,很多地方都覆盖着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质的肥沃土壤。在那疏松、肥沃、富于有机质的土壤里,根系发达的咖啡树可以尽情舒展。当然,海南的阳光过于强烈是种植咖啡的不利因素,但只需在咖啡树附近种植一些橡胶等更高大的植物,就可以起到遮凉蔽阴的效果。

空气好、水质好利于人体的健康,同样利于植物的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海南岛,咖啡树尽情地享受着“四季春常在”的舒适,也带给我们“四季花常开”的美丽。

责任编辑 / 王晶晶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