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堆积海岸
绵长而平缓的岸线
波浪的力量
那一年8月,在青岛。
雾蒙蒙的苍穹下,风从遥远的天边奔过来,赶起了海面上的波涛。花石楼一带的海边礁岩,人们兴致不减。
强劲的风贴着海面吹过来,掀起一层层浪。那浪头明显比平日里壮了许多声势,不是婉约派笔下喃喃而语的“细浪”,而是豪放派大杯酒下肚击掌而歌的“激浪”,是能让苏东坡吟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类词句的。抬望眼,滚滚白浪夹着风势疾行而至,在脚下赭红色的礁石上一头撞得粉碎,激起半天飞沫,惊人心魄。恰逢不知哪一家影楼,带了五六对新人拍婚纱照,湿漉漉的礁岩上,雪白的婚纱在风里斜斜飞起,半人高的浪头在新娘身后“轰”地一声散作漫天花雨,有一种惊世骇俗的美。那个意境,无需pose,足够醉人。
这是波浪定格在我脑海里的一帧画面,是美,还是力量。是的,力量!你看那海浪一波一波永无止境的拍打,除了岸边铁一般坚硬的巉岩,有谁经受得住?其实,纵然铁一般的巉岩,也一样难逃如此巨大能量亘天恒地的侵蚀,只不过速度相对慢一些,才让那巉岩在一滩被拍碎、磨圆的沙砾中间凸显出来,成危崖逼海之势,让一代枭雄曹操可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毫无疑问,波浪是海岸塑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动力因素,它破坏着,也创造着—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海蚀崖……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