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之变

当凝望沧海,常会产生宇宙浩瀚的永恒之感,其实,它又何尝不是变化的呢?而每日每夜乃至每时每分都在变化的,就是海岸。
这“变”有不同的时间尺度,涨潮落潮,季节冲淤,都是小尺度上的短期变化;若从岸线的长短曲折看,我们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在这个尺度上,有三个自然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地壳运动是使海岸线发生巨大变化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地壳抬升时陆地的板块扩张,海水会后退;而当地壳下降时,海洋的领土就扩张,引起海侵,由此造成了海岸线的巨大变化。例如,七八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是海盆迅速张裂的时期,中洋脊扩张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并在白垩纪中期达到最高峰:海平面比现在高出足足200米!现今陆地有大约四分之一都沉入浅海底,海水面积大大超过陆地。放眼望去,整个世界沼泽遍布,汪洋恣意,中国所在的陆地,成了比海面高不出多点儿的准平原。这种变化到今天也没有停止过。有人测算过,比较稳定的山东海岸,纯粹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垂直上升,每年约为1.8毫米;那么1万年后,海岸地壳就可上升18米,海岸线自然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气候是使海岸线变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当气温上升,地球北极和南极的冰川就会融化,海水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相反,如果气温下降、冰川扩展,海平面就会降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第四纪是地质历史时期上一个最短、离我们最近、却又有太多动荡和波折的时代。造成动荡和波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气候变迁。神秘的自然轮回,令干旱寒冷的冰河期与温暖湿润的间冰期交迭变更,海水因而或涨或落,也让海岸带四次上演沧海桑田的传说。第四纪最大的一次海侵发生在大约30万年前、紧随庐山冰期之后的间冰期。温暖的气候给了海洋足够的动力,它惊涛骇浪、快马加鞭,一举淹没了河北平原东部和苏北平原东部,天津、沧州、高邮、扬中……统统沦为海国,整个长江三角洲都成为海水淹没的三角港。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