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沟
气蒸“米粮仓”,血浴“红河谷”

肥美——暖湿气流经亚东沟一路北上,造就了西藏最大的米粮仓
亚东县的轮廓就像一根楔子从喜马拉雅山南坡钻出,斜插在中国、印度、不丹的交界处。亚东沟切出的裂缝一路北上,将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入。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五条沟中,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行走得最遥远。年楚河两岸之所以成为西藏最大的米粮仓,要感谢亚东沟这条狭长的气流通道。
越过亚东河的分水岭后,亚东沟来到了帕里——亚东县东部的一个行政镇。帕里尽管背靠海拔7000余米的卓木拉日雪山,但这里却是一块海拔4000多米的南北狭长地带,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继续北进打造了一条安全走廊。帕里镇南部的这片开阔区域海拔都在4000多米以上,基本不长庄稼,却成为了优良的高山湿地和草场,山坡基本上被绿色所覆盖。暖湿气流来到这里的时候,的确遇到了一些瓶颈,但并没有遇到过多阻碍。

亚东沟越过帕里镇和卓木拉日雪山后邂逅了多庆错。这种情形就好比人刚刚翻过一座大山,正在口干舌燥之际,突然遇到了水源。于是,多庆错扮演的角色是暖湿气流加油站。多庆错周围水草丰泽,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高山草原之一。自古以来,这里方圆一二百公里范围内是自由放牧的公共草场。每年春夏至初秋,这里便是牧民的天堂和各种优质马的自然展示会。
在多庆错补足了水分后,由于没有高山的阻挡,亚东沟携带着印度洋暖湿气流加快了北上的脚步。一路上又有美龙湖接应。到了康马县最南边与亚东县北部接壤的嘎拉乡,又出现了一个大湖——嘎拉错。从这里开始,海拔高度下降至4000米或以下,大片农田出现了。再往北即是冲巴雍错,即年楚河的源头。康马县境内还有江日曲与康如普曲,两河在康马县少岗乡汇合,在南尼乡境内注入年楚河,年楚河过江孜,继续前行100多公里后汇入雅鲁藏布江。一路上遇到的这些河流、湖泊,成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接应者。生活在这一带的西藏农牧民每年4、5月就开始耕种了,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油菜、豌豆;房前屋后和零星地块上还可以种土豆、白菜、萝卜等等。7月份,上一年种的冬小麦进入收割季节;9月是繁忙的秋收时节,全年的农作物和蔬菜进入丰收季。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