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被遗忘的光荣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4期 作者: 王冀豫 岳高峰

人类早期对速度的向往,终于在大约五千年前,得到了上苍恩赐的载体——马,于是人类开始了奔腾浩瀚的文明进程。
马最早是人类猎取的食物,由于其机警、敏锐、速度和忠诚,渐渐被用于农耕、交通,特别是军事。甚至于到了近现代马都是极其重要的“军备”,“马为活兵器,并为军之原动力,故古来称武事者曰兵马,总揽其事者曰司马。可知马之为用重且大矣……”一位前国民党军官这样评说马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甘肃的山丹军马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培育良骥骏马的天然牧场。据《资治通鉴·汉纪十一》载:“(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过焉支山千余里。”驱逐匈奴后,即在汉阳大草滩(即山丹马场)开始大量屯兵养马,这是中国官方设营养马的开始。从此,河西走廊就成为历代皇家养马的基地之一。1949年毛泽东曾电令“要完整无缺地将大马营(山丹)军马场接收下来”,接管山丹军牧场时,有马9763匹。

在田壮壮导演的纪录片《中国最后的马帮》里,中国西藏与云南交界的高山峡谷中,有一个被称为“死亡之谷”的独龙江峡谷。这里与外界每年有半年的时间被大雪隔绝。官方为了救助一个只有几千人、在峡谷里顽强生存的独龙族,几十年来一直靠一支国家马帮运输粮食和生活资料。这是一部正在消失的历史真实记录。虽然路还是叫“马路”,火车轨还是一驾马车的宽度,但马却和交通运输悄悄地“告别”了。
显然今天,人类已经告别了马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角色的时代,马在人类进程中的辉煌已经不再。这种曾经是对人类做出最大献身的动物已经淡出了人类的视角,它们现在更多地是在娱乐和竞赛场所才被人们注意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