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斯塘——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的洛域王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3期 作者: 李渤生 王心阳

9年前的冬天,我和旅行搭档一起在尼泊尔博克拉拍摄安纳布尔纳峰。博克拉位于尼泊尔的中部,在加德满都以西约200公里,是以雪山风景闻名的城市,其中以海拔8091米的安纳布尔纳峰最为着名。几年后,搭档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出版了他以青藏高原为主题的画册,其中就有安纳布尔纳峰的照片。几次翻开画册,晨曦下的安纳布尔纳峰连同它前面幽暗的树木一起倒映在平滑如镜的湖面上,左边(西侧)的道拉吉里仅仅露出一个宽钝的三角形,几乎被安纳布尔纳的妖娆身姿挤出视线之外,这静谧的画面总勾起我无限的遐想。在这些身形险峻狰狞的雪山背后隐藏着的,直到2008年还是独立王国的木斯塘,到底有着怎样的景致和故事?
在我所有旅行中,这是我做过的最漫长的一次准备。整整5年的时间,我不断寻找着木斯塘的各种信息碎片。中文书籍中有关这一地域的介绍几乎是空白,只零星地记载着这里曾属于西藏,后来成为尼泊尔的一个自治王国,如今已经变成尼泊尔道拉吉里专区的一个县。木斯塘并不是这一地区的原始名称,当地人称呼自己的地域为“洛域”,这是藏语词汇,是“南方之地”的意思。后来洛域的征服者们并没有继续使用“洛”这个名称,而是把洛域王国的王城曼堂当作它的国名,在颁发给国民的敕文中,称它为勐塘、玛斯塘或者木斯塘。在西方书籍中,法国旅行作家米歇尔·佩塞尔那本《失落的洛域王国》,让西方大众开始了解木斯塘,也让我对这个深藏在喜马拉雅山腹地的古老王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我决定收拾行囊,去木斯塘。
出发前,我幸运地找到一本四川大学的民族学学者陈波撰写的《山水之间——尼泊尔洛域民族志》,书中记载了他2007年在木斯塘为期8个月的田野调查。时隔半个世纪的两代旅人,给了我开启这个隐秘的藏民族王国的两把钥匙。不久前,在木斯塘王国最后一代王子晋美·森吉·比斯塔的帮助下,我们抵达了木斯塘的王城洛曼堂,在王宫与前国王一家度过难忘的五天,亲历了这个神秘的历史王国今天所留存的传统文化和现实。
出发/在两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安纳布尔纳和道拉吉里的夹缝间飞行



和上一次的冬天不同,6月中旬,这里已经进入了雨季(每年的6月到10月是尼泊尔降水相对集中的季节)。早上5点,雨水已经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喜马拉雅山区一般只有大清早和傍晚两个安全飞行窗口,每天从博克拉飞往木斯塘地区政府所在地迥松(Jomsom)的航班,也都排在早上6点到9:30起飞,和其他高原山区的飞行安排一样。每天10点半开始,山谷中会刮起大风,一直持续五六个小时,所有的航班都要在这之前如同候鸟一样,依次结队飞行。而博克拉到迥松150公里的航线,是在安纳布尔纳和道拉吉里之间的大峡谷中蜿蜒北上。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