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座8000米的背后
标签:

做14座8000米的报道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可一旦着手我们必须克服两道难关:第一,数据的准确性;第二,标准译名。
不久前,我去国家基础地理中心,听审图办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正准备推出一个有关国内名山的标准海拔数据,因为现在国内各种出版物所采用的数据比较混乱,仅泰山就有4个,而且都是权威部门发布的,读者应该相信谁的呢?
泰山尚且如此,8000米级山峰的海拔高度自然更是千差万别。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道拉吉里峰至少有8172米、8167米两个高度,希夏邦马峰有8012米、8013米、8027米三个数据,我们又应该采用哪个数据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亲自去测量,我们能做的就是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用3个月时间咨询十多位专家找到每一个数据的来源,然后依据我们的原则进行确认:一,尽量采用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点的;二,使用测绘部门的数据。以希夏邦马峰为例,8013米这个数据是英国驻印度测绘局以印度洋的海平面为基准点测量所得,8027米是中国总参测绘部在军用地图上公布的数据,而8012米是1964年中国登山科考队在队员攀上顶峰后,在山顶竖起测绘专用觇标,分布在山腰和山下各高程测绘点上的专家们,将测绘仪的镜头对准觇标测量后,将所得数值移到黄海海平面进行计算得出来的数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