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木偶
中国木偶戏的奇葩

2012年5月,国际木偶联合会首次在中国举行盛大的木偶艺术节,主会场选择了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成都市,分会场定在南充市。当我们在南充观看演出时,被大木偶精彩的表演所震惊——当时演出的剧目是《彩蝶的神话》,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声光电等现代元素的加入,让传统的木偶戏有了典雅与时尚并存的时代之美。经了解,我们才知道,这样华美的木偶剧诞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一个偏远乡村——石佛乡,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走村串户的演出,而今却蜚声国际;当年乡村的戏班子,今天成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川北大木偶走过了诸多艰辛的历程。我们决定随木偶剧院的演职人员到川北大木偶的诞生地采访,于是有了这次川北大木偶的回家之路。
大木偶回家
11月的川北山区,寒风割脸。在仪陇县石佛乡的公路边,一户农民门前的院坝里挤满了兴奋的村民。听闻有川北木偶的表演,他们从四乡八里赶了过来。孩子们兴奋地在院坝里窜来跳去,老人们则早早地端了长凳,吸着烟,专心地注视着屋檐下面——在那里,几个来自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的演员正在整理一排高大的木偶。我也挤在围观人群中,在这之前,我曾经看过木偶戏,但像真人这么大的木偶,还是第一次看到。其实,除了那些有着浓重乡音的老人,在场的中青年几乎都没有看过大木偶,尽管这里就是川北大木偶的故乡。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木偶古称傀儡,故木偶戏又名傀儡戏,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根据操纵木偶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提线木偶、药发木偶、布袋木偶、水木偶、肉木偶和杖头木偶。川北大木偶属于杖头木偶。所谓杖头木偶,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撑木偶的躯体,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撑伞一样把木偶举起,另一只手操作木偶上的两根铁签,从而让木偶比划各种动作。




川北大木偶曾经走村串户地演出,为百姓带去快乐,是根植于民间的草根艺术(本图)。制作木偶头像先是通过泥塑制造模型,定型翻模后,化妆师还要根据不同的人物给木偶上妆,最后才能上台表演,定型好的木偶常可以使用很多年(图一、图二)。在南充大木偶剧院的家属区里,我们见到了专门从事木偶造型的李发海老师,李老师收藏了很多他创作的木偶人物。图中的木偶可以表演转眼珠、翘胡子等动作(图三)。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乾坤
由于川北大木偶几乎和真人一般大小,属于木偶家族中的“巨人”,因而表演者必须借助腰间系着的布袋子,把一根五尺长的直杖插在布袋中作支撑点,以便腾出双手去操纵木偶完成各种动作。鉴于大木偶流传于川北一带,故而得名川北大木偶。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