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为何与奥运失之交臂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5期 作者: 程大力 

标签: 河南   文化地理   

“寺以武显,武以寺名”,人们这样评价少林寺与武术的关系。“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峨眉道人拳歌》中的这句话流传久远。然而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去深想过,这“武”和“寺”,如何挂上了钩?“浮屠”和“拳法”,怎样发生了联系?武术是用来伤人甚至杀人的,佛教第一戒律就是戒杀,少林寺何以会有武术?
少林功夫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软功、气功等。轻功虽不像武侠小说里说的“飞檐走壁”之玄,但确实存在。它与跳高、跳远不同,毋需奔跑鼓势,只需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身法轻灵、步履轻健、落地稳妥。练轻功异常艰苦,自始至终学成至少需10年左右。图为少林一武僧在练轻功——“飞檐走壁”。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华青

嵩山在古代被认为是天下之中,跋陀,天竺(今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时开创少林寺,随后达摩(天竺人)驻锡少林寺,与这里地处中原腹地密切相关,这也是少林寺成为“天下第一名刹”的主要原因。

三皇寨位于中岳嵩山少室西麓,与少林寺毗邻相连。铁索天桥位于三皇寨北侧,它使用钢铁绳索支撑的吊桥,把两个山头从空中接连起来,桥长 50 米,桥宽 2 米余,桥下谷深莫测。游人通过此桥时,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和普通游人不同,少林武僧稳步通过吊桥,正所谓“卧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张卫星

禅宗伽蓝,遍于中国,可为什么偏偏少林寺以“武”显扬?少林寺多次惨遭火焚造成的资料阙如,尤其是民国年间军阀石友三几乎把少林寺全部焚毁,使我们丧失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少林寺曾有一本《征战簿》,就是用来专门纪念那些因战斗而阵亡的僧兵,可惜也在烈火中灰飞烟灭。史海钩沉,我们能否找到别的一点线索呢?

一度辉煌的寺院庄园

登封民谣有“少林土地大无边,北过黄河南越山”的说法,历史上少林寺土地最多时曾达800余顷,分布在河南偃师、巩义、孟州、登封、禹州和伊川等广大区域。

少林寺土地来源之一是封建皇帝的赐田,寺存《唐皇嵩岳少林寺碑》就提到:隋开皇年间就曾赐少林寺柏谷坞屯地一百顷;因十三僧助唐有功,唐太宗又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少林寺土地的另一来源是寺僧购置。少林寺现存的诸禅师道行碑和塔铭,歌功颂德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广建田园,增添土地,扩建仓廪等。该禅师碑之大小、塔之高矮,通常也依其声威大小、地位高低决定,具体就是看他为寺院增置了多少财产、房舍和土地。新中国成立后到少林寺调查的赵宝俊先生就说:少林寺除土地外,“还有自己的车马农具、仓房库厨、水磨碾子、菜园、马厩、豆腐房等,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责任编辑 / 杨嘉敏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