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河南
这里典藏着古老中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7期 作者: 王杰 

标签: 金水区   博物馆   

多年以前河南农民耕地的时候,就能翻出来秦砖汉瓦。”在一次海外媒体采风团前来参观时,河南博物院的负责人一边引导他们欣赏各个文物珍藏馆的文物,一边很形象地告诉他们:河南的地下到处是宝贝。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王孙诰编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编钟。这组编钟一共26件,形制相同,只是大小依次递减。这套编钟是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一套青铜打击乐器,仍可以用来演奏。

橱窗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国宝精品,加上外语解说员精辟的描述,把跟在后面的一帮大鼻子听得目瞪口呆。

不过这也是一个让普通中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事实。河南的地下文物被公认是全国第一位,已经发掘的文物也就是地上文物部分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量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还多。文物界标榜的“中华第一笛”、“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剑”等都是在河南出土的。

“不同年代的国宝级文物在河南发现是正常的,”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开始,一直到清王朝覆灭,前后4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年代就长达3000年,河南的土地承载过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至宋代20多个朝代的都城,文物藏量数不胜数。”

责任编辑 / 王杰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