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12期 作者: 王建平 

标签: 文化地理   

检索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伊斯兰文明对人类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许多已完全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无论是欧洲人称之为的“阿拉伯数字”,还是妇孺皆知的《天方夜谭》,乃至穆斯林世界在医学、化学、天文学及农业灌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曾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人类文明当然是由不同文化和信仰的民族共同造就的。由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促进,人类文明便一直在发展、前进。

“阿拉伯人留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的数学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留下。”

阿拉伯人在药剂学方面获得了显着的进步,他们创办了最早的药剂学校,还出版了第一本处方集,图为一位医圣将一株神奇的曼德拉草递给他的学生。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差不多与伟大的中华文明并驾齐驱而名列世界文明的前茅。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非常发达,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伊斯兰世界处于欧亚非大陆的交接地带,她自然就成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中继站,且本身以其特有的合成文化给世界文明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就是在中世纪通过伊斯兰文明传入欧洲的。

现代历史学家希提指出:“在9至12世纪之间,用阿拉伯语写成的着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各种着作,比较其他任何语言写成的还要多些。”伊斯兰世界的数学家花拉子密,医学家格林、伊本·西那(阿维森纳),化学家贾比尔·伊本·哈扬(格贝尔)等人的科学着作在12世纪以后渐次被译成拉丁文或欧洲其他文字。这些书籍大都被采用为大学的专科教材,有的应用时间长达500年之久,甚至到了18世纪,伊本·西那的某些作品仍然是大学生们的应用教材。伊斯兰世界的这些知识成果滋育了后来西欧的几代人。恩格斯对此深刻地评论道:“阿拉伯人留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的数学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留下。”

这幅中世纪波斯帝国的细密画作品描绘的是学生们在向老师学习天文学知识

中国从北宋到明朝的政府在制订历法书时,都不同程度地参照了穆斯林天文学家对天体的研究成果

伊斯兰科学继承了多民族的科学传统,其中包括古代埃及、希腊、巴比仑、印度、波斯以及中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方面,阿拉伯人把印度数码介绍给西方,欧洲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此后,这一数码以“阿拉伯”之名传遍世界而开创了现代数学。穆斯林数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基础上,发展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他们还把几何学与代数学相结合,为解析几何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穆斯林学者还创立了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花拉子密的《积分与方程的计算》更是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代数学。

在物理学上,科学家拉齐发展了一种独立的关于时空理论的宇宙学。他还提出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原子论。比鲁尼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很多基本假设如形式质料说等提出了批判,主张利用推理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来认识自然物理现象。伊斯兰照明学派的创立者苏哈拉瓦迪提出了“光的物理学”理论。此外,穆斯林学者在动力学、重量研究等领域的理论建树,曾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家如伽利略和牛顿的很多科学思想产生过影响。伊本·海赛姆在10世纪被誉为“光学之父”。他的《光学之书》对西方光学、特别是开普勒和牛顿的光学研究产生过影响。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