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12期
标签:
杂志社办公楼
告别五十年的家

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一张全家福。今年北京的冬天来得早些,11月初就下了第一场雪,洁白的雪将我们身后的“小红楼”映衬得十分鲜艳,虽然它已经陪伴杂志社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老办公楼前合影,”社长李栓科说,“下个月我们将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
按照2008年北京奥运建设规划,《中国国家地理》的办公楼以及周围一大片地区都属于规划的一部分。不久的将来,这里的马路要拓宽,植被会更茂密,周围的一切将愈加美丽并富有生气。
照片中即将消失的“小红楼”静静地见证了杂志社的成长,陪伴着当年的青年人变成今天的老编辑。而忙碌在“小红楼”里的我们,却亲身感受到北京奥运来临给周遭带来的可喜变化,这种改变迅速而无声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宁夏西海固
展现家庭多样性

“正为拍摄一个成员齐聚的大家庭犯愁时,就遇到了在村后土崖卸玉米秸杆的顾占祥一家。”我们的特约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徐立刚(左一)说。为了制作家庭多样性专题,受编辑部委托的徐立刚将《中国国家地理》的“触角”伸到了中国最贫困的“三西”地区之一——西海固。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干旱和缺水是最根本的问题,却仍有300万回族人口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