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厚土
壁画古墓梦繁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7期 作者: 王景荃 郭昕 杨蔚青

在嵩山与黄河之间有一座并不太高的土山,当地人称之为邙山。邙山是秦岭余脉、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海拔250米左右。“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民间流传甚广的话中所指的北邙,就是由洛阳蜿蜒向东,经偃师、巩义、荥阳直至郑州的邙山东段,这里的古代帝王陵墓多如牛毛。而西起三门峡、东止伊洛河岸的邙山西段,却是以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着名的文化圣地。所以,这座并不显眼的土山,始终保持着“冥界天堂”的神秘和孕育华夏文明的气度,吸引着众多目光的关注和追寻。
从古至今的“凤巢龙穴”
不过在民间,邙山文化的影响似乎远没有“冥界天堂”的名头大,在洛阳市区以北的北邙山,那一座座呈覆斗状的或大或小的方形土冢,像繁星一样密布着。据当地人讲,那就是有“中国金字塔”之称的洛阳古墓群。墓里埋藏着自秦汉以来的王公贵族和文人武将。今天在网络上输入邙山二字,显示更多的也是跟陵园墓葬相关的内容。一座跟古文化密切相关的山脉,为什么从古至今都被当作蕴含风水的“凤巢龙穴”呢?
我想其中的原因,离不开北邙山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北邙山的山势虽算不上雄伟,但这里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洛阳城而过。立墓于此,即圆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风水之说。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黏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因此邙山被视为殡葬安冢的风水宝地。
据说,在邙山曾神奇地出现过金纹丹睛龟和黑质红章蛇。这两种东西被作为祥瑞进献给了当时的皇帝。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皇帝都喜欢这样那样的祥瑞出现,以向天下臣民昭示自己得命于天,又能够顺天应命,治理万方。这虽然是一种愚弄人民的把戏,但在一定意义上却成就了邙山。邙山作为一片圣地成了皇家的万年吉壤。邙山也因此具有了神性,充满了光芒。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