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何以万古流芳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8期 作者: 孙志升 

标签: 观点地理   

山海关望夫石村的姜女庙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成大林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对这个传说的研究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大学士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就专门考证过“杞梁妻”。及至近代,史学家顾颉刚介入,甚至带动了远在巴黎留学的刘复教授,去收集伯希和拿走的敦煌卷子里唐人《云谣集》、《虞美人》词中有关孟姜女的资料。渐渐地,蒙在孟姜女头上的传奇面纱一层一层被挑开了。

她最早出现在《左传》记述的一段2500年前的史实里,仅仅是一个遵纪守法的“杞梁妻”。到了战国时期,在《孟子》里,她的哭声变成了一种标准:“杞梁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到汉代,刘向的《烈女传》里增加了她哭倒长城的内容。唐代开始,孟姜女有了自己的名字,故事开始变得完整有型。宋代有了贞女庙。明代后期,孟姜女的故事广泛流传。而秦始皇欲纳孟姜女为妾遭孟姜女戏弄的情节,在清末民初才增补进去,并最终定性。

仔细分析这个故事的产生和演变,可以发现,它与修筑长城的历史进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故事最初定型是在唐朝,最终定性是在清朝,而这两个朝代,恰恰是朝廷不主张大修长城的朝代。同时,唐代的前期隋朝是大修长城的朝代,清代的前朝明朝,也是大修长城的朝代。如此看来,都是后朝在否定前朝的政策。

可是,为什么在大修长城的明朝后期孟姜女的故事也会广泛流传并大兴建庙活动呢?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明朝修筑长城的历史,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而明了了。资料表明,修建孟姜女庙的兴盛期是在万历年中后期,其时明廷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已近尾声,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政策已经搁置,主张大修长城的政治势力也已经失势,继而上台的政治反对派自然对大修长城的主张不抱积极赞同态度。而且,当时宋明理学在思想界已占统治地位,用广泛流传且深入人心的孟姜女来表彰贞烈,既宣扬了封建礼教,又不失为是一种不同意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政治表态。这便是为什么在主张大修长城的首辅大臣张居正死后有些地方开始兴建孟姜女庙的原因。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