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万里走长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8期

2000年10月4日,北京,我们在国庆节喧闹的气氛中开始了旅程。
10月7日,到达嘉峪关火车站后,我们的双脚已经迫不急待想要开始期待已久的旅行。我们一共5个人,来自4个国家。我们将徒步沿着长城,从西端嘉峪关走到东端山海关,途经中国的8个省、市、自治区。尽管出发时我们都雄心勃勃,但是旅行开始后的艰难很快就让每一个人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5个月以后,在长城上走的就只剩我一人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1年12月31日在山海关结束旅行为止。
旅行的第一天,我们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长城,因为那里的长城与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刚到中国时,我以为我将会在高7米、宽4米的完整砖墙上一直从西走到东。谁知蜿蜒在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里的长城还不及6岁的儿童一般高,它的材质是被太阳晒干的泥土而不是砖。严酷的气候对这段长城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城墙不断坍塌,变成泥土,有的地方只剩下“烽火台”了,而有些地方,沙丘保护了长城,在沙丘的下面可以发现完整的城墙。“找到”长城变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当长城突然消失了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搜寻那些像小金字塔般的烽火台。

慢慢地,我开始明白了长城的真实构造,明白了它是怎么建成的以及为什么要建造它。长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被忘却还不如说被忽略。但是有人却很好地利用了长城,对于长城沿线的农民来说,长城与大自然的其它部分没有什么区别。农民们在城墙上挖洞以便在里面躺卧休息;他们还把自已的小屋靠在城墙上,有的干脆把城墙当作屋子的一面墙,因此有时我发现自已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人家的屋顶上;有些地方的农民会把一大段城墙拆毁,以便让他们的卡车或拖拉机通过,他们甚至会把长城当作公路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