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果子狸惹的祸吗?
标签: 观点地理

2003年5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SARS病毒溯源研究获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基因全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证明了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消息一经宣布,人们的目光立刻聚集到了果子狸的身上。
消息公布后,我国多个省市的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纷纷采取行动,将各酒店、餐馆经营的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查收,许多以饲养果子狸为主的养殖场被紧急隔离和封存,接触果子狸的从业人员也被严格检查,更多的老百姓表示今后不会再吃这种动物……一时间,关于果子狸的消息铺天盖地,人们似乎“谈狸色变”,惶恐不安。
一方面,研究部门快速作出反应,紧急查找病源;管理部门着眼于人民健康,积极采取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公众拒绝野生动物食品更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果子狸真的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吗?这种动物究竟会造成多大危害,是否还有其他动物是病毒的携带或传播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人与动物接触更安全,乃至今后如何应对野生动物带来的疾病等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笔者就这一系列疑问,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应祥研究员,王先生是我国哺乳动物分类学家,最早从事包括果子狸在内的灵猫科动物的研究。王先生表示,现在说果子狸是“元凶”为时还过早。首先,所有果子狸的样本均来自同一个市场,而市场本身又在疫区之中,这就不能排除病毒是由人传染给动物的可能。而这一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部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果子狸是不是也携带病毒呢?这也是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众所周知,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其变异性极强,已发现多个变种。事实上,动物可能携带的早期病毒通过某些途径传染给人类以后,在人体内又经过若干代变异,加之适合病毒繁衍和传播的环境以及人类自身提供的感染途径,最终导致SARS病毒的大爆发。而早期病毒不一定是真正直接危害人体的元凶。当然,这需要病毒学家的深入研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