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暴露建筑缺陷
标签: 观点地理

一份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的综合分析表明,今年春天,香港淘大花园居民先后300多人感染SARS的事件和建筑设计密切相关。
这份分析指出,该小区关于厕所内散发臭味的投诉十分普遍,可能下水通道里一些U形管没有发挥作用。浴室排气扇启动时,臭气会从污水管经过地漏的排水口被“吸”进浴室。据推测,这股气流可能同时把污水管里带病毒的液滴吸进了浴室,而浴室的排风扇又可能将这些液滴排放到了天井。最后,携带病毒的液滴通过窗户进入其他单元,造成了300多人感染的恶果。
除了塔楼下水通道问题,SARS蔓延还暴露了建筑设计的其他缺陷。中国疾病防治中心专家提示,阳光普照和空气流通是阻断传染源的最佳手段。但当前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关于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而且,许多新建房屋很不利于通风。按照卫生标准,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应在1‰以下。测试表明,早上打开门窗,在低风速条件下,如果有“穿堂风”,2—8分钟后,室内空气即可达到卫生标准。如果没有这种对流,则至少需要40分钟。统计发现,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房屋,门窗上部窗户都可以完全打开,能有“穿堂风”。而在80年代迄今建造的大量楼宇中,这种可以全开的窗户渐渐“消失”了,鲜有“穿堂风”。现代化的写字楼、大饭店、大商厦的玻璃窗甚至是全封闭的,通风换气都靠中央空调系统。空调的新风系统容量是否足够,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从安康角度予以量化保障。
SARS“放大”了建筑设计的些微缺陷,让人更加关注并担忧室内的小环境。因为我们生命中大约2/3的时间都得停留在室内,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水平。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室内环境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症等,一起被视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并列入人类健康的10大杀手名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