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灾难谁之过

淮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淮河两岸的老百姓们给它起的“坏河”。人们为自已的母亲河起这样一个咬牙切齿的名字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条中国7大江河中长度最短的河流却以严重的洪涝灾害闻名中外,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在有记载的历史上,淮河从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的500年间,平均每100年发生水灾70次以上。1901年到1948年的48年中,全流域共发生42次水灾。1949年以来,平均每5年左右发生一次较大水灾,两年左右发生一次小水灾。离今年最近的一次淮河大水灾发生在1991年。
淮河流域是我国着名的自然地理过渡带,秦岭-淮河一线是人们熟知的湿润带与半湿润带、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淮河流域还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一月平均温0℃ 等温线与淮河主流的位置大致相同,淮河下游地区则是陆海过渡带。从灾害学的意义上说,几个自然地带交汇处常常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带。淮河流域兼具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暴雨集中和南方地区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极易形成大洪水。

由于台风和南北切变线(会使空气辐合上升从而形成云雨天气的风场)经常在这里出现,所以淮河的源头伏牛山与流域南边的分水岭大别山都是我国着名的暴雨中心,我国大陆气象记录中最大的暴雨,就是于1975年8月5-7日发生在淮河上游的漯河、驻马店、南阳和平顶山之间,暴雨中心泌阳县林庄3天降水总量达1605毫米。淮河流域的暴雨频率非常大,这是淮河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