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摘棉工
她们感动了新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7期 作者: 张万新 梁振廷 

标签: 河南   新疆   文化地理   

很多从河南远赴新疆的摘棉女工都是少言寡语的老实人,只知道闷头干活。她们通常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带上两个凉馒头就开始摘棉,直到天黑才收工,十分能干。她们工作效率高,棉花摘得干净,深受好评,个个都像铁人,比摘棉男工更受欢迎。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旭

每年8月,当中国的大部分地域还被夏季的炎热笼罩着的时候,新疆的秋天却早早地来了,在树叶正在发黄的高高的白桦林之上,是空旷的蓝天,飘荡着一朵朵的白云,而在地上,一望无际的棉花的棉桃也正在绽放,和天上的白云遥遥呼应。

新疆的棉花地广达2500万亩,太辽阔了,光凭新疆本地的劳动力根本就不可能把土地上已经形成的财富变成实际的货币。这些棉花大约需要百万人的齐心协力才能收进库房,这其中有大约60万人是外地劳工。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农民占1/4以上,并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远赴新疆的“农闲时光”

到远方去干农活是河南农民的一种传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每到麦收季节,河南的广大乡村就会自发地涌动出一股劳动力大军,追随着麦子的成熟气息,在大地上流动,形成季节性的人口迁徙现象,这种人口迁徙不是以定居作为目标的,所以是短暂的,麦子收割完了,他们就会回到故乡。对他们来说,利用农闲时间去远方干农活,不让自己的劳动力闲置,同时又能在经济上补贴家用,已经是一种传统。

这是一双被泥土和汗水浸染的手,这是一双亲历艰辛和磨砺的手,这是一双感动新疆的河南摘棉工的手。无数河南摘棉工都有这样的双手,为他们赢得了尊敬。

拜现代交通条件所赐,去远方干农活这个传统,在河南乡村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的足迹突破了祖先们习惯了的地理区域,往西一直到了新疆境内。这些河南农民之所以能够大量地涌入新疆,除了他们具有到远方去干农活这个传统之外,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由地理环境造成的:在8月至10月这段时间里,河南乡村正处于农闲时期,有大量劳动力闲置,而新疆则处于一年中最忙的季节,这两个远隔千里的地域,正好具有劳动力互补的特点。当我们现在把镜头对准这个地理现象时,才发现这样的摘棉人流已经持续将近20年了。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刘晶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