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
“我们是修过鸟巢的人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7期 作者: 张万新 

标签: 北京   河南   文化地理   

参与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建设的建筑工人,80%都是河南人,难怪河南人骄傲地说:“鸟巢是我们河南人建的。”河南建筑大军不仅修建过鸟巢,还修建过首都机场航站楼、五棵松体育馆、中央电视台新址等重点工程,对于建筑界,“河南建筑工人”已经成为一张无形却至有含量的通行证。气度非凡的“鸟巢”永远是河南建筑工人的骄傲。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傅忠庆

长久以来,河南乡村走出来的务工人员,有很多都活跃在建筑工地上。从2001年算起,至2007年,河南人投身建筑行业的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由75万增至103.5万人。正因为出省务工的建筑工人人数众多,一位建筑工人的妻子写给丈夫的公开信《你在工地还好吗?》才会在河南成为新闻焦点,要是放在其他省份,就很难引起那么多的共鸣。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京,河南籍的建筑工人就有20万人之多。

河南乡村普遍学习版筑之技

河南人能够在建筑业占据很大一部分生存空间,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最突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偶然的,是得益于河南乡村自古就有的手艺人传统。这个传统可以从地理、民俗等方面来解读。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在远古时期由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一直都是相当富庶的地区,有很多豪强在此发迹,使河南成为龙脉遍布的地域。另一方面,地势平坦却又带来不利于防御的弱点,使河南经常成为兵家争夺的战场。战乱连连导致的最致命后果是河南乡村生活的自然秩序经常被打乱,众多农村人口被迫流离失所。这种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河南乡村自古就有学习多种技能以应付动荡生活的习惯,也就是说他们不光是要掌握农艺,还要习得一技之长以便不时之需,尽可能在非常时期也能生活下去。

即使是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由于后来的漫长岁月中的过度开发,土地上的产出较远古时期相差很远,而人口却又超常增长,再加上气候条件的变迁,土地已超载,河南乡村到处都是富余劳动力,无论是务农还是打工,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都更具竞争力。所以,学习农艺之外的手艺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刘晶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