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人
城市离不开他们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7期 作者: 张万新 

标签: 北京   河南   文化地理   

几年前,我曾遇见一位河南来的拾荒人,我们叫他老李。他跟其他拾荒人明显不同,他的板车上铺着一块精致的藏式地毯,虽然很旧了,但很干净。他说这块地毯是他从一家宾馆收来的。每次要搬运东西时,他都从板车底下扯出一块粗油布,遮盖好那块地毯,免得弄脏了。我们当时都觉得他很另类,整天和垃圾打交道,还有这份闲心来爱护一块地毯。我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每次有废品要处理或者有东西要搬运,都叫他,他干活也十分利索,总是能够照顾到细节。

他与几位河南老乡合租了太阳宫平房区的一个院子,那个地方是一个典型的都市里的村庄,迟早都会被开发,四周林立的高楼已预示着这样的结局越来越近了。很多河南来的拾荒人都住在这里,是他们多年盘踞的地盘。他们那个院子散发着垃圾特有的气味,他说他自己都不愿意呆在房子里,除了回去睡觉,他宁愿整天在外面骑着板车晃悠。有一次,我有事刚好路过那里,看见他在一棵柳树下很惬意地躺在铺了地毯的板车上休息。后来,那片平房区拆了,就再也没见过他。

拾荒是一座城市最底层的生活方式

任何一座都市都少不了拾荒人,少了他们,城市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单凭正规编制的环卫工人,能够有效地清理城市表面的垃圾就很不错了。拾荒人的存在,至少确保了一些可以再利用的物资得以挑拣出来,重新进入流通,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拾荒对初入城市的农村人是一个容易进入的行当,这一行对资金和技术要求很低,这样就使一些农村人有机会在城市里生活下去。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只是把拾荒作为进入城市的跳板,是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过渡。

这是一组在北京收废品的河南人群像。傍晚,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废品收购站,满怀期待、行色匆匆,期盼着提前几分钟将一天的收获变卖掉,换成一张张钞票带回家。从傍晚至夜晚的这段时间,他们不管收获丰、寡,都风雨无阻地走在熟悉的通往废品收购站的路上。

北京由于城市巨大,拾荒人也是最多的,几乎每天在每一个小区都可以看到他们搬运垃圾的身影,各个地方来的人都有拾荒的,但以河南人最多,没有人能够估计出他们的准确数量。毫无疑问,拾荒是一座城市最底层的生活方式。即使我们每天都看到这样的人,但他们得到的关注却是最少的。当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些河南人时,才发现关于他们的资料是那么地少,他们好像被故意忽略了。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刘晶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