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巴颜喀拉的梦想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相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米,因此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米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公里以上的长隧洞。另外,西线工程属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且处于褶皱强烈、活动断裂较为发育的强地震带,因此施工难度很大。
在四川省若尔盖县,我曾经听到一个有关草地的故事。一个剧组来这里拍摄一部表现红军长征的电视剧,其中有一组镜头要展现红军战士被沼泽吞没壮烈牺牲的场景,结果找遍若尔盖,竟没有一处合适的地方,万般无奈,只好在草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灌满泥浆和烂草,才把这个镜头拍完。
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高原湿地,黄河30%多的水量都是由这些湿地提供的,因此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母亲河的“蓄水池”。60年前,红军长征曾经过这里,就是这里的茫茫沼泽夺走了无数将士的生命。
当年的红军战士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由于气候的变迁,曾经令人恐惧的沼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沙漠。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曾经如此水草丰美的地方,有一天需要从长江上游引水来涵养黄河的水源。为了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正在这里静悄悄地展开。
2004年河南的第一场大雪让省城郑州变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西线工程原设计总工谈英武先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