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3期
三线调水应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 李殿魁
根据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运作效益的要求,对三线调水应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东线应以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和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生态为主;中线应以解决京津及沿线城市供水为主;西线应以为黄河增水为主。明确“三为主”的功能定位,就可以保证三线调水方案设计“精益求精”,少走弯路,确保成功。
至今还有人主张东线调水以向城市供水为主兼顾航运,这是过时的观点。如果这一观点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实施,或许是对的,拿到今天来说,肯定错了,会把意义重大的东线工程搞成“三无”工程,即供水无市场、投资无效益、运行无经费。因为天津、河北城市不要东线水,山东自身水资源丰富,城市更不需要东线水。东线沿线省市急需的是恢复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水和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生态水。
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没有处理好水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治水“以拦为主”,60年代以后又“以排为主”,造成了京杭大运河停航和黄淮海平原有河皆干,生态恶化。现在急需抓住南水北调东线率先上马之机,抓住航运这个关键,适当加固南四湖、东平湖湖堤,恰当确定其运行水位,正确处理蓄排关系,就可以达到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和改善黄淮海平原生态的目的。在正确设计排泄闸控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运行水位,一般年份,依靠南四湖、东平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恢复京杭大运河的问题;特殊干旱年份,则需要调江、淮水接济。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优势在于串联、结合、强化沿线特别是山东省的水资源优势,恢复京杭大运河航运。一条京杭大运河的运煤能力相当于三条单轨铁路。晋煤外运、北煤南运,都可以依靠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复航和华北内河航运的恢复和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生态。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生态是东线调水的生命;恢复京杭大运河的航运,也是东线经受市场运作考验的关键。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