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收藏
见证:远古针灸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对疾病的认识,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在甲骨文中就记述有20余种疾病,如疾目、疾耳、疾齿等。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记载了疾、狂、朦等病症约十几种。
种种疾痛古人是如何对治的呢?一是药味,二是针砭,三是按摩,四是灸法等等。再有就是咒祝,即所谓巫医。这里仅讲针砭。
在《山海经》里有这样的话:“医源于砭”。砭即砭石针,一种楔形石块。可以刺激穴位或排脓、放血。在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专着《黄帝内经》中谈到了砭石的发明和发现。
东方得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之地。由于地处海滨,这里的人多吃鱼类并喜欢咸味。鱼性属火,多吃则会使热积于身。又,咸能走血、耗伤血液,所以居于东方之人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多生毒疮。对付毒疮的方法,就是将它刺破,排脓、放血。所以用砭石治病的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