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
深山国色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张长芹 张继民

神州追赏杜鹃花
当我第一次见到杜鹃花,它那灿烂的形象一下子就打动了我。那是1998年4月我去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途中我们在藏东南的派镇停留,我登上南山,信步在山坡上走着,拐过一道山脊突然看到一大片杜鹃花显现在我的面前,一团团、一簇簇,密密集集,铺满了一面山坡。虽然我曾经多次听人们描述过花山花海,但绝对想象不到我面前的花竟会有那么多,满山遍野,竞相怒放。这花有白的、有粉的、有黄的;红的像火,热情奔放;白的像雪,冰清玉洁。行到近前,高的有三四米的树状主干托着繁花似锦的树冠,矮的则将花朵掩映在浓密的叶丛中。还有的是两株不同颜色的花儿相互交结,红、白相对,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极为引人注目。
雅鲁藏布大峡谷之行,令我喜欢上了杜鹃花。我爱它在树木刚刚吐绿的早春就怒放于原野,为幽谷陡添光彩;更爱它花型簇拥硕大,备显华贵。

2000年6月,我取道延吉去长白山天池,看到了生长于海拔2000余米的高山苔原带的杜鹃花。这里的生长环境恶劣,长年处于高寒和强风中,连一向挺直的白桦,也因环境的严酷,长得七扭八歪,成了长白山独特的一景——岳桦林。而岳桦林脚下的牛皮杜鹃、毛毡杜鹃仍是成片地开放,一边是冰雪尚未消融,一边是山花盛开,我们都身穿棉衣,不由得佩服杜鹃花看似娇弱实为顽强的个性。
后来,当我听说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也有杜鹃花,我就渴望置身其中,2001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终于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个叫达尔滨罗的地方。它真是太遥远了,我从北京乘飞机用近两个小时到海拉尔,又从海拉尔乘12个小时的火车到鄂伦春旗政府所在地的阿里河,接着又乘7个小时的汽车才抵达目的地。尽管旅途劳累让我整夜未眠,我仍感叹不虚此行。这是因为,我看到了生长在火山碎石带边缘的杜鹃花海。来到这里,我对杜鹃花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火山碎石带里全是褐色、多棱形、如同21英寸电视机大小的石头,它们是火山熔岩的凝结体,这里不是生命的繁殖地,但在连苔藓都生长艰难的中心地带竟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杜鹃花,只见红艳艳的花朵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更不必说碎石带的外缘,大片的杜鹃花灌丛,一棵连着一棵,密不透风,数不尽的花朵,竞相开放,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看上去宛若一片红海洋。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