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乐宫:遗憾还是契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3期 作者: 余乐 刘铁军
标签: 丹江口市 水文地理 文化地理 遗址 宫殿 水库 历史地理

丹江口市原来叫均县,土生土长的老城人都习惯称均县为均州,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均州是一座古城,也是武当山的门户。古人游武当山都是乘船先抵均州,然后再取旱路上山。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除在北京大修紫禁城外,还在均州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行宫——净乐宫。净乐宫占地面积12万多平方米,将近均州老城的一半。宫内有殿庑、亭阁、道房等大小房屋520间。重重宫阙,巍峨高耸;层层院落,曲径通幽。除规模略小外,它与故宫的建制几乎完全一样,故史书称“北修故宫,南修净乐”。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分布,以古均州城内的净乐宫为起点,至武当山天柱峰金顶,在全长140余华里的神道线上,分布着8宫、2观、36庵堂、72岩庙总计33组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净乐宫原是武当山八宫之一,如今它和老均州一起,沉睡在丹江口水库之下。

迁移到沙陀营(今丹江口市)的老均州人至今还记得40多年前老城的模样。现年74岁的老人韦正英回忆起年轻时在老城生活的经历,声若洪钟,落地有声:“说起我们老均州,那才有看头呢!老城有城墙围着,城里住的是官人,城外住的是商人,从城里到关外都是一色的青瓦房。城内的净乐宫,做孩子的时候,没事就跑进去玩。记得宫门前立着一对巨大的铁铸狮子,南面是华表式的牌坊。走进牌坊,左右有两根旗杆,迎面是大宫门,四周是廊庑。进大门,中间是两宫门,左右是两座碑亭,亭内高耸着两块巨大的龟驮碑。在国内,我跑了那么多地方,还没有看见和这一模一样的龟驮碑,那才叫气派呢!老城墙就更不用多说,用手摸一摸,都是板板实实的。记得1972年,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专门去摸了天安门的城墙,后来又去了古城西安,都赶不上我们老均州的城墙结实。过去老辈子人说,‘铁打的均州纸糊的郧阳’,一点儿也没说错。1959年拆迁的时候,用镐挖城砖,一碰就冒火星子,结实得很。”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