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楚文化的宝库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3期 作者: 牛爱红 张丛龙 曹桂岑 李雪梅 

标签: 淅川县   文化地理   陵墓   历史地理   

淅川考古在河南的地位和重要性,仅次于安阳殷墟考古。淅川大批楚墓的发现让人们思考:为什么楚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湖北没有早期楚墓?楚国宰相的墓为何会出现在河南?楚人早期活动的据点会不会在丹水之阳?密布在丹江口库区沿岸的数百上千座古墓是否安然?
云纹铜禁 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呈长方立体状。禁的下部和四壁为多层透雕云纹。禁下有10个昂首前趋的夔形禁足,禁侧攀附12个透雕夔形怪兽。其纹饰繁缛,造型美观大方,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使用失蜡法铸造的楚式青铜器。

湖北、河南包围中的丹江口库区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就已发现的库区及周围的楚文化遗迹来说,湖北的点数多,但河南的规模大;湖北多战国楚墓,河南多春秋楚墓。在河南淅川下寺贵族楚墓群发现后,原本以两湖为楚文化研究中心的局面出现重大转机。

1977年10月,当地群众在淅川下寺附近发现了一座被库水冲刷破坏严重的古墓,县文化馆在调查、清理后判断是一座春秋中期的古墓葬。第二年春天库区水位下降时,县文化馆在此墓周围发现了更多的墓葬。他们先选择了一座较大的墓葬进行发掘(后被定为下寺1号墓),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在内的珍贵文物449件。在稍作整理后,他们又对另外两座大型墓葬(即下寺2号、3号墓)进行发掘清理。2号墓的形制比1号墓略小,但墓内出土的器物,无论数量还是铸造水准,都十分惊人。

王子午升鼎 淅川下寺2号墓中出土,上刻有“王子午”等铭文。王子午即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令尹(即后来的宰相)。根据中国古代的礼制,鼎为重器,一旦刻上名字便享用终身外,死后陪葬墓中。此鼎的出土为2号墓墓主人身份的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此鼎亦为楚式升鼎的典型代表。

2号墓中出土的升鼎铭文中有“王子午自作”等字样。子午即子庚。《春秋左传集解》载:楚共王时(前561年)子庚为楚司马,楚康王二年(前558年)为楚令尹,康王八年(前552年),子庚卒。原来王子午就是春秋时期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并曾担任过楚康王的令尹(即后来的宰相),史书上也称他为令尹子庚。同时2号墓的绝对年代也可以确定,当在公元前552年以后。

克黄鼎 和尚岭1号春秋楚墓出土,系目前所知最早的楚式升鼎,根据铭文可推测出其铸造年代是公元前605年,系楚青铜器的一个标准断代器。

从1978年到1979年,河南省丹江口库区考古发掘队在淅川下寺地区共清理大中型楚墓5座,小型墓葬15座,车马坑5座,小型汉墓8座,出土文物丰富,计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玉石器、贝币等7000余件。其中青铜器器形高大雄伟,花纹瑰丽,铸造工艺精致,很多都是稀世珍品。后来人们才知道,淅川下寺2号墓是已发现的楚墓中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墓葬。这是继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之后的楚文化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