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南北之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11期 作者: 朱克川 

标签: 军事地理   观点地理   

新华社资深记者朱克川先生自1973年首次到平壤采访后,又在平壤和汉城常驻多年。多次穿插采访朝鲜和韩国,尤其是从南北两边沿着长达约250公里的军事分界线走访过许多地方,给他留下了大量纷杂而深刻的印象。他的特殊经历,以及作为记者所特有的敏锐与客观,为我们揭示了朝鲜与韩国因半个多世纪的人为分隔而造成的对峙和竞争中的隐秘。
韩国都罗山统一展望台中的非军事区模型,主要展示汉江与其支流临津江交界处的非军事区地形地貌及其相关设施。位于非军事区中间的军事分界线不仅分裂了一个民族,也给朝鲜半岛、亚洲和世界局势带来不安定因素。
硝烟
朝鲜半岛上不断进行的军事演习,也是南北双方对峙的一种表现。

士兵去厕所的功夫,战斗就可能打响

从朝鲜半岛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半岛中段的西部海上有一处月牙形的岛屿,它的名字叫白翎岛。白翎岛位于北纬38度线以南,但它距离朝鲜的本土陆地很近,离韩国的本土却相当遥远。它的东面和北面与朝鲜的黄海南道瓮津郡和龙渊郡隔海相望,距离龙渊郡的前沿阵地长山串只有11公里。

1998年4月18日,驻汉城的外国记者一行人在韩国文化观光部官员的陪同下访问白翎岛,客轮航行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岸边的码头不大,但车辆拥挤,来往行人熙熙攘攘,看上去十分繁忙。登岸后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确实已经到了前线地区:一辆贴着“宪兵”标记的军用吉普车停在码头上,全副武装的军人身着崭新的迷彩服,鲜红的臂章上绣着两个醒目的杏黄色大字“宪兵”。把守码头铁栅栏的两名宪兵,脚穿高筒军靴,手戴雪白手套,腰间佩着流苏飘扬的警棒,威风凛凛。他们荷枪实弹,凝视着过往行人,似乎在时刻准备战斗。

非军事区内的岗哨
从汉城前往非军事区的路上,会看到很多类似的岗亭。站岗的韩国士兵均荷枪实弹。

第二天上午,驻防部队军官在韩国陆军海兵9258部队机关的放映室里介绍了当地的基本情况。白翎岛是韩国的第9大岛屿,岛上居民有2000多户,共4300余人,主要以渔业、农业、商业和服务业为生。驻岛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6旅,代号叫“黑龙部队”。与驻其他地方的海军陆战队兵力相比,“黑龙部队”算是一支小部队,但它的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

“白翎岛距军事前沿只有4公里,北韩(指朝鲜)空军的飞机只需三四分钟即可到达这里,他们的军舰在10多分钟内也可到达,士兵去厕所的工夫战斗就可能打响,1分钟之内炮弹就会铺天盖地而来。”这位军官说,平时这里是很平静的,但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驻防白翎岛的部队实行“彻底的军民联防体制”,部队除了正常保持临战态势以外,还对居民和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一旦打起仗来,军民就可并肩作战。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