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风景中的“人工建筑”叫停
标签: 观点地理
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是把大自然做为消费对象,双方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即花钱享受自然。而生态旅游则对大自然充满尊重、敬畏与关爱,双方至少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关系。游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环境问题。这是一种肩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既融入了环境教育,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当前我国在生态旅游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来自旅游群体的层面,许多人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对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求较高,在旅游中也要获得都市中的享受,我们称它是物质享乐型的贵族化旅游。二是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藉此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都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热衷于在风景区大兴土木,兴建桑拿、舞厅一应俱全的上星级宾馆、饭店,不仅助长了奢糜之风,更导致了许多风景名胜区景点的“城市化”。
今天,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都面临着人工设施和人工景观过多过滥的问题,正是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泰山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是一座圣山,自古以来是“文臣落轿”、“武将下马”之地,几千年来受到严格保护。然而近20年间,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泰山,大兴土木之风愈演愈烈。泰山已有三条索道,第一条中天门索道于1983年建成运营,着名的月观峰为此被炸掉三分之一峰面。1987年,在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为了挽回这项世界遗产的损失,建议等到索道使用期满后连同构造物一起拆除”。谁知到了2000年,旧索道非但未拆,反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载客量由每小时300人增到1650人。14位着名专家、教授和院士曾就此联名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立即停止索道扩建工程,但未被采纳。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经济利益驱动力之强大与可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