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文明的苦侣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5期 作者: 何奇松 倪乐雄

供图/Imaginechina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设计者、美籍日本人雅马萨奇曾自豪地说:“如果有一架波音707以每小时180英里的速度飞向大楼,也只会使它撞击到的7层遭到损坏,整个大楼不会倒塌。”
这一时速是纽约允许空间飞行物飞越其上空时的最高时速。然而,恐怖分子并不管这一套,2001年9月11日,他们劫持的飞机以超过了500英里的时速,撞向纽约世贸中心。美国惊恐了,声称这是恐怖主义对美国发起的战争。尽管恐怖主义是否是战争的一种形态尚有争议,但是恐怖分子自己声称这是一种弱者对付强者的新型战争。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战争形态的最新表现。
人类自有战争以来,历经五千年,期间只有300多年是和平年。战争与人类是如此相伴相随,而战争的形态,也在文明的进程中,逐级发展。
金属冷兵器:延长兵士的手脚
兵车 步兵: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景观
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在夏朝时便出现了用畜力驾挽的车,并将之用于战争。有了车,必配车兵和徒兵。当时车兵由奴隶主贵族充当,配有青铜兵器,是军队的核心和主力;徒兵由平民担任,使用木、石,为车兵提供掩护和保障(到西周时,当青铜兵器被大量铸造后,平民也用上了青铜兵器。“徒兵”名称便改为“步卒”了)。
责任编辑 / 黄秀芳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