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
揭开牡丹的光彩面纱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李嘉珏 

标签: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上个世纪80年代,着名歌唱家蒋大为的一曲《牡丹之歌》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能哼唱。然而这首歌的歌词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牡丹花自古就被披上五彩的光环,大家都把她与富贵荣华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牡丹历尽贫寒而更加丰满的生命才是她最独特的气质所在。
牡丹品种“二乔”。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栾桦

自然界里感人情致的万物中,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而牡丹更是花中之重。“色可销魂,大可悦目,态可醉心”。人们给予牡丹“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的评价。在百花之中,就大小而论,牡丹为最,最大者直径盈尺,荣华绝世,极富生气和活力,人称“生命之花”。 就色彩而论,由浅到深,牡丹集艳丽清秀于一身。正是由于牡丹的这两种品质,有些人把牡丹归入富贵艳俗的行列。殊不知牡丹其实是贫寒的宠儿,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悬崖罅隙、雪域高原。

生长在云南中甸某地荒坡上的野生牡丹,疑为紫牡丹与黄牡丹的天然杂交品种。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李嘉珏

家境贫寒的富贵花

在植物分类学上,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科学家们已经确认,芍药科是现存60个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科之一,而牡丹又是芍药科中最原始的类群。目前已知野生牡丹有9个种,全部原产中国。由于牡丹花期较短,人们又将牡丹与“富贵”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误认为牡丹很“娇气”。其实从野生牡丹分布地域的广泛性与生境条件的巨大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牡丹其实出身“贫寒”,在它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生机。在西南广为分布的黄牡丹,有着相当顽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它们在干燥、坚硬的红粘土山坡上仍然能够生长、开花、结果!紫斑牡丹在甘肃南部可以分布到海拔近3000米的山地,耐零下30℃的低温和严寒。当森林灌丛被大量破坏时,它们在悬崖峭壁上仍在努力求得生存。而由杨山牡丹演化而来的‘凤丹’系列品种,则能在江南一带湿热生境中健壮生长。

野生牡丹目前已知9个种,它们可分为两大类群:一是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中部、西北部,贵州西部及四川西南部的大花黄牡丹、紫牡丹、狭叶牡丹和黄牡丹;一是分布在秦巴山地及黄土高原林区的卵叶牡丹、矮牡丹、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而分布于四川西北部的四川牡丹,则是连结两个类群的中间环节。中国栽培牡丹有中原、西北、西南和江南四大品种群。东北的寒地牡丹正在崛起,其中能耐零下44摄氏度低温并能正常开花的牡丹品种已经育出;另外,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冬季催花牡丹盛行。

我国先民们最早从药用中认识了牡丹,1972年从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早期医简中,就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牡丹从药用到观赏栽培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始于东晋。这是由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中,出现了盛开在洛水之滨的牡丹花。牡丹由各地山野田园寻常百姓家进入皇家宫苑园林,以后又由京都向各地扩散。由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有着适宜牡丹生长发育的气候土壤条件,唐宋时期这里又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洛阳“牡丹热”相继兴起,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的牡丹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国运昌,牡丹兴,成为太平盛世特有的文化现象。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红紫牡丹迎合了朝野上下的心态,牡丹花季成了京都长安的狂欢节。二是牡丹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而得到普及。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在旧社会,“富贵”似乎是剥削阶级拥有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其实,“富贵”二字并不为剥削阶级所独占。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以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动力的,追求富裕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牡丹被赋予富贵的品格,恰恰是牡丹羸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本质内涵,成为牡丹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甘肃临夏、临洮、陇西一带星罗棋布的农家牡丹园,是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市场经济猛烈冲击下,一些农户不为所动,不愿轻易出售自家院落中的牡丹花,生怕挖走了“富根”。

传统戏剧《牡丹亭.惊梦》剧照,江苏南京紫金大戏院全国昆剧“梅花奖”获奖者专场演出。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常鸣
牡丹花的图案无处不在。从瓷器到刺绣,从窗棂到门楣,从站台票到邮票,人们对牡丹的喜爱越深,就用之越广。甚至还有人专门收藏各种各样带有牡丹花的站台票以及历届各地牡丹园会的门票。供图/李 俊 荣秀霞

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经过栽培的牡丹发展到今天已经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其品种也异彩纷呈,种类逾千。形形色色的牡丹都是进化的产物,又都处在进化的过程之中。人工选育是牡丹品种演化的主要途径。而突变、基因重组(即杂交)、隔离和选择是人工选育牡丹最为重要的几种方法。野生种植株被引种之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很快产生变异。人们从中选择喜爱的类型,以分株法繁殖,从而获得新品种。宋代,人们发现了芽变,就采用嫁接方法加以固定,也会产生新品种。而较大规模的品种选育则主要采用实生选育,即用自然授粉种子播种,从实生苗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牡丹是虫媒花,异花授粉,经天然杂交后,遗传异质性提高,变异范围扩大,获得优良品种的机会就增多。在实生选育基础上进行的人工定向杂交育种以及远缘杂交结合新技术育种为牡丹育种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如山东菏泽从原有黑色品种中采用‘黑花魁’和‘烟笼紫’组合,从杂交一代中选出‘冠世墨玉’,用‘黑花魁’和‘紫二乔’组合,育出‘墨池争辉’等。一般实生选育后代中出现黑色的机率不过万分之二三。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真正意义的黑色牡丹品种是没有的,现在见到的多是深紫红色,在阳光斜射下,看起来近似于黑色。绿色牡丹品种较为珍贵。现有绿色品种‘豆绿’始见于明代,是当时安徽亳州一位邓氏人家选育出来的。有专家认为,它的绿色是类菌质体侵染所致。20多年前,菏泽用‘娇容三变 ’和‘白玉’组合,育出‘绿幕隐玉’,但品质上仍未超出‘豆绿’。绿牡丹初开时呈绿色,盛开时转为白色。牡丹中的二色品种,唐代即已出现。现在看到的‘二乔’,或一株二色,或一朵花上二色,是一种染色体嵌合现象。我们引进的日本牡丹品种‘岛锦’,也是一个花色艳丽的二色品种。

责任编辑 / 何亮 单琳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