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
朝鲜半岛的味道

区区泡菜,被朝鲜民族发展成一套蔚为壮观的饮食文化体系
无论繁华的汉城有多么国际化,有一种味道总是能让人把汉城和世界上其他大都市区分开来。无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人们世界观有多么不同,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多大,在餐桌上,他们永远认同一种味道——泡菜独有的酸辣气息。
中国和日本也有泡菜,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泡菜的雏形“菹”。但是,没有哪个民族能像朝鲜民族这样,将区区泡菜发展成一套纷繁复杂、蔚为壮观的饮食文化体系。
朝鲜半岛食用腌渍食品的传统相当悠久,公元前高句丽时期就已经出现豆酱(朝式大酱的前身)。三国时代(公元前57年—公元668年),中国的原始泡菜传入朝鲜半岛。12世纪高丽时期,朝鲜泡菜的“祖先”——沈菜出现了。沈菜在朝鲜语中的发音为“qinchi”,意为“将蔬菜用盐水腌渍”。据考证,现在泡菜的发音“kimchi”就是从“qinchi”转音而来。

高丽时代的一位宰相李奎报,在他的文集《东国李相国集》(1251年刊行)中,以一组绝句《家圃六咏》,艺术性地描绘了6种泡菜的味道和制作方法,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泡菜“菜谱”。当时的泡菜原料主要为芜菁、黄瓜、茄子等,还比较简单。但朝鲜的美食家们,已经开始按季节制作不同口味的泡菜。例如《咏茄》一诗写道:“得酱尤宜三夏食,渍盐堪备九冬支”,意即将茄子放入大酱中发酵,适合夏季食用,若用清淡的盐水腌渍,则适合冬季食用。由此可见,泡菜并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小食,朝鲜的贵族阶层也是经常食用并欣赏其风味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