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大动作
走向世界问河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11期

标签: 法国   水文地理   河流   

单之蔷(左):“在法国罗讷河,我深入罗讷河电站的核心部分,处于水下30多米。”

近两年间,我们陆续做过多次关于河流治理的文章。随着对河流问题的一次次探讨,编辑部越来越感到河流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专家们建议并大力支持我们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深入探讨河流的治理。为此,编辑部策划了“生命的河流”专辑。

为了筹备这个专辑,编辑部自改版以来第一次同时派出三支采访队伍分赴欧洲的莱茵河(荷兰、德国、瑞士、法国)、亚洲的湄公河(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澳洲的墨累河(澳大利亚)进行为期16-26天的采访。与此同时,我们的记者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还在国内现场采访长江、黄河和淮河的有关问题。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就是为了在本年度即将结束的时候,向读者展现一种关于河流的全新理解。

在本专辑的制作过程中,有许多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了热情和无私的帮助,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他们是:陈宜瑜院士和A.J.M.Smits教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中、外方组长)、Jamie Pittock(WWF总部淡水项目主任)、于秀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蔡宗夏(法国奥尔良大学客座教授)、姜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王润(德国吉森大学地理研究所博士)、王兆印(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Hellen Foard(WWF澳大利亚淡水项目顾问)、戴易春女士(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加拿大办公室)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