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中国人的精神之鸟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宋明明 

标签: 文化地理   观点地理   

当年在大兴安岭插队,闲时坐看林间各种鸟儿飞起飞落,是我最大的精神享受。连队里的女知青,不少有此雅兴。更有意思的是:20多个上海女知青,倒有5个的名字与凤结缘,分别叫做:金凤、桂凤、凤仙、凤娥、凤珠。我有时会打趣道,你们这些凤凰,还不如凡鸟,不会飞。便有人叹一声:落地的凤凰不如鸡。那时我觉得,大概女人都爱鸟吧。

后来从事历史文化研究,方知爱鸟、崇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古埃及人、古波斯人、古希腊人都曾把鹰当作太阳神来崇拜,西亚的亚述人也有过人首兽身鸟翼的复合图腾,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这些古国都灰飞烟灭,他们的鸟崇拜也随风而逝。只有中华民族升华了凡鸟,创造了凤凰,并延续至今。

民国时期的传统婚礼上,年轻羞涩的新娘身着“凤冠霞帔”,众人争睹新嫁娘。

中国人对凤凰的热爱,无他物可比。不独人名、地名、物名、商标名;器具、建筑、艺术品;乃至语言、文学、民俗、节庆……凤无所不在。中国人似乎把一切美好都赋予了凤凰: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顺天道、尚人文、致太平、向光明。崇凤,是一种浓厚的民族情结。凤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却是最真实不过的形象,可以说,这种“实无真有”的神鸟,在精神上早就是中国人的“国鸟”了。现在,我们评选自己的“国鸟”,如果能从纯生物学的狭窄框框里跳出来,那么国鸟非凤凰莫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争议。

凤之为凤,非一日之功。如果今天有人说,鸡、乌鸦、老鹰甚至鸮(猫头鹰)是凤凰,肯定会招来强烈的质疑。但在历史上,凤凰确实拥有过许多不同的面目,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凤凰形象,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新、融合、积淀的结果。

责任编辑 / 李攀 张婷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