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生命的源泉



坐在从云南勐腊开往老挝琅勃拉邦的汽车上,想着即将体验的一切,心情复杂。这次的行程,是与西双版纳州旅游局联手探访湄公河,计划陆路去,水路回。湄公河是一条黄金水道,它的上游是澜沧江,携带着唐古拉山北麓的融雪和雨水的澜沧江,出了云南西双版纳后就叫湄公河。湄公河从青藏高原而来,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汇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在中国境内干流总长2129公里)。因此,我对于将穿越整个中南半岛的采访旅程,当然是既向往又有一点忐忑。
从勐腊到琅勃拉邦的300多公里路,我们都是在山里穿行。眼见得一座座山峰突起在高原之上。常常是翻过了一座山以为该下到平原了,不料前面又有一座山逼仄过来。但是我知道,湄公河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流淌着——当北部的山地和高原向西倾斜到谷地时,就是湄公河沿岸平原。而在那狭长的湄公河岸边,从北到南,老挝的几个大城市——琅勃拉邦、万象、沙湾拿吉、巴色依次排开,与对岸的泰国隔河相望。这正应验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有河流就有人类的聚居点。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老挝古都、佛都琅勃拉邦。
坐了9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在夜色中抵达琅勃拉邦,第二天一早,我就已迫不及待地流连在湄公河岸边。晨曦中,湄公河在淡淡的薄雾中渐渐地露出她的面容。因为一路流经的都是红土地的缘故,湄公河泛着红土色。宽阔的河面,无风也无浪,湄公河就像一位温柔的女性,平缓地流淌着。而没有她的上游澜沧江那样凶险、湍急。
码头上停泊着几艘客船,吨位都不大,看不到船家忙碌的身影。岸上等候上船的人很少,看神情也都不着急。远处,偶尔有零星的几只小舢板和独木船划过,在清寂的河面上,绘出一幅田园般的画面。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