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
不该被“国鸟”冷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潘达 

标签: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观点地理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W.perrry Conway

在慕士塔格峰下,喀拉库勒湖畔,一位塔吉克汉子递给我一支“鹰笛”。这是用山鹰的翅骨制成的乐器,只有三个孔。我无法吹响它,只好又递了回去。一种奇异的声音蓦地升腾而起,极细极厉,瞬间攫住了我的心,向上飞奔。在那笛声消逝的天际,在比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还要高的地方,几个黑点悬浮,那是鹰。

在帕米尔高原,鹰是塔吉克人、柯尔克孜人心中的太阳;在天山南北,金雕是哈萨克猎手的爱侣;在青藏雪域,兀鹫是至高无上的尊神。世上所有的飞鸟,恐怕没有哪一类能像猛禽这样,唤起人类对勇气、力量和自由的渴望。

这种渴望从幼时起便占据了我的头脑。在我成长的三峡地区,在浑黄湍急的江水和幽暗陡峻的峡谷上方,只有鹰可以超然盘旋。长时间地仰望它们,会让人的灵魂产生深深的悸动。也许是出于同样的悸动,有22个国家的人们,选择猛禽作为“国鸟”,占据了全球已经选出的“国鸟”的四分之一。在欧洲、中东、美洲的许多国家,猛禽傲立于国旗或国徽上,还是王室或显贵家族的徽记。

但是,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似乎并不欣赏猛禽,在“国鸟”的十来个候选者中,居然没有一种是猛禽。被提名的大多是些漂亮、柔弱、与世无争的鸟。也许,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们的国民性格。不过,中国人并不是从来就不喜欢猛禽的。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从资源分布、生态意义上来说,猛禽都不应该被“国鸟”冷落。

责任编辑 / 李攀 张婷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