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
成就青瓷极致之美

南宋后期的五管灯、元代的蟠龙盘和明代的刻花执壶,它们是龙泉窑最兴盛时期的代表作。


新年伊始,我应邀重访龙泉古窑。四年前,我因为撰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曾考察过龙泉窑,龙泉的青瓷、宝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前,考古发掘证明了明代早期这里存在着烧制官器的遗址,这个重大发现引起考古界和陶瓷研究学者的极大关注,也促成了我的这次龙泉之行。
龙泉窑位于浙江西南部与福建接壤处的龙泉市,这里山峦绵亘,一条条溪水从青山蜿蜒流出,以小梅为界,分成两路水系,一路向北,汇入浩浩荡荡的八百里瓯江,一路向南,汇入闽江,奔向东海。被赞誉为“真世界最佳者”的龙泉青瓷,就是在这里烧制出来的。目前龙泉市内已发现古窑遗址360多处,其中,由小梅镇大窑、岙头、金村和查田镇溪口等片组成的大窑龙泉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这次主要的实地考察之处。

在蕴含着灵秀之气的青山绿野间,隐藏着一处处龙泉窑遗址。龙泉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龙泉市境内,这里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先人们正是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烧制出了名闻中外的龙泉青瓷。
大窑遗址呈精彩
龙泉大窑保护得不错,外来人员一般无法进入保护区。眼前一座座小山丘,不少竟是残瓷碎片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青山绿水间,沿着蜿蜒的宋代鹅卵石铺设的古道,山脚下、田地中,那一片片半陷土中的碎青瓷片,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代美女,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翠玉般的光芒。窑炉多建在沿溪流的小山坡上,制瓷原料利用溪水冲击加工。
站在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先生当年主持发掘过的龙窑遗址前,窑炉前的千年古树依旧挺拔苍翠,龙窑斜坡上种着不少橘子树。朱先生曾告诉我,周总理批示让龙泉青瓷早日出口创汇。1959年国家轻工业部打算恢复龙泉青瓷生产,让他们作龙泉青瓷工艺历史资料的准备而去考古发掘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