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路进富 周骞慧 

标签: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观点地理   

南京东郊中山陵风景区石象路的银杏叶把明孝陵神道装扮得五彩缤纷,游人纷纷前往观赏深秋的美景。(祁恩芝 摄)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实战原子弹,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事后,人们在对核爆中心附近的树木等进行调查时,惊奇地发现银杏树是经历了核爆洗礼后最先恢复萌芽的植物。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银杏是第四纪冰川运动所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据研究,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前)、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前)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在3亿多年前,银杏类植物几乎分布于全世界,至中生代侏罗纪为银杏目的全盛时期。到了白垩纪晚期,地球的气候变得干冷,出现了高度进化且适应性强的被子植物,银杏类植物开始衰败。经过第四纪冰川运动,气候剧变,银杏类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灭绝。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由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受冰川侵蚀的影响较小,因此银杏得以遗存于中国大陆,成为银杏类植物惟一生存的后裔,现存银杏目中仅一科一属一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植物。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浙江西天目山、四川和湖北交界处的神农架地区以及河南和安徽邻接的大别山,尚残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的银杏。

千百万年的地球历史匆匆地翻了过去,当时曾一度称霸于世的恐龙早已变成遗迹——只有在深深的地层中才能找到它们的骨骼化石,然而与恐龙同时代繁荣的银杏仍然生活在我们今日的大地上。巨大的气候变化和海陆变迁,对银杏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而银杏非但没有灭绝反而生长得更加旺盛,这足以说明银杏的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有多么的强大。

责任编辑 / 杨浪涛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