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挺立千年的史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朱池浜 

标签: 生物地理   

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的原始胡杨林

踏着细细、滑滑、暖暖的沙粒,走近胡杨,那十几米的树高,只能在乔木家族中算中等个头,但在缺树少草的沙漠里它却犹如巨人,在黄沙漫卷的天地间呈现出一种强悍、桀骜不驯与坚韧不拔兼具的强者气概。

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紧邻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是中国沙化现象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年降水量不到4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百倍于此,达到了3800甚至4000毫米之巨。然而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却生长着500多万亩胡杨——额济纳胡杨林,它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

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那些高达十来米的胡杨在浩瀚戈壁和沙漠之间仍能千年伫立,主要得力于它们那庞大而强壮的根系。一株成年的胡杨,躯干高挺,其巍峨的身躯下主根和数量庞大的须根交织盘绕深深地扎在干涸的泥土之中,据测量最深处竟可达地下一米多:它们深埋在地面之下,默默地在贫瘠的沙层中四处延展,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养分和水分。

为了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中生存,胡杨还有一个独特的绝招:为控制和调节水分吸收和蒸发的平衡,它们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长出形状、大小各异的叶子。最先的小胡杨,因为根系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所吸收的水分有限,所以暴露在干旱环境中的叶片长得细细的,有着极小的叶片面积以减少水分蒸腾散失。而且叶面上还长出一层革质层,更加有效地防止了水分的蒸腾。整个树叶形状看起来很容易被误会成了柳叶。随着树木的成长,根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吸收水分能力相对增强,于是叶片面积也跟着丰满起来,以杨叶般的三角形、如枫叶的椭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出现在树干之上,所以胡杨又被称为“三叶树”。

责任编辑 / 杨浪涛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