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中国玉的杰出代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王时麟 郑怀忠

在我国灿烂的玉文化发展中,和田美玉的重要地位无庸置疑。它色泽温雅,质感柔润,形质高贵,仿佛一位翩翩君子,千百年来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热烈追捧。一块羊脂白玉的价值动辄成千上万,甚至价值连城。同时,它也被赋予人性的品质,达到了“人即玉,玉即人”的境界。由此可见,和田玉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的宝物,而是浓缩着中华民族性情与修养的象征物。此次国石的评选中,和田玉正是以历史的绵延传承和文化的灿烂积淀为最大特点。到目前为止,国人对玉石的认同大多集中在这千年美玉身上,它不温不火,雍容不迫,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幽幽地散发出巨大的魅力。
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进入了中原。和田玉从新疆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路途漫长,弥足珍贵。传说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玉门登昆仑,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传说归传说,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天工开物》中说:“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为什么独有新疆的和田玉被尊为玉中的极品?这与玉石的形成有关。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我国的玉石在形成过程中拥有三大板块:东北、西北、东南三大板块。和田玉的产出位于三大板块中的西北丘陵地区,具有先天的优势,其透闪石含量很高(透闪石主要由镁和硅形成,人们把它称为“真玉”)。就拿最常见的和田白玉或者青白玉来说,透闪石的含量都在90%以上。其中玉中之王——和田羊脂白玉的透闪石含量竟然达到了99%,难怪其如油似脂,洁白细腻,价值连城。
和田玉有山料和仔玉之分,以仔玉的质量为上乘。羊脂白玉就是上品中的上品。目前世界上只有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仔玉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流水冲到河流中的玉石,它经常分布在河床附近,或者裸露,或者被掩埋在地下。仔玉经常是卵形,表面光滑,经受了自然界长期的搬运、冲刷、分选才形成。明代着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阗之玉则在河边。”和田仔玉非其他玉所能及,这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原因。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