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目击远古冬捕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4期 作者: 边缘 千百秀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又名查干淖尔,蒙语意为“白色的湖”,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冬季捕鱼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保留至今的远古渔猎方式。千百年来,栖居在查干湖畔的民族,与查干湖一同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壮美画卷。
查干湖的鱼非人工养殖,鱼除了吃水中的微生物,还吃被风吹到湖中的水草籽。保留这种古法喂养、捕捞的方式,在今天尤为难得。可以说,查干湖冬捕,体现了查干湖渔民对天、地、湖、鱼的敬重。

查干湖冬捕历史,根据记载,可以追溯至一千年前的辽金时期。据说辽帝圣宗喜吃“冰鱼”,便于每年腊月,率领家眷浩浩荡荡来到冰冻的查干湖上扎营,然后命令仆人将帐篷里的冰层刮薄,直至薄如纸片,冰下游动的鱼清晰可见。辽帝与一干众臣围坐周遭,谈论天下时局,倦怠时,便将薄冰轻轻击破,水中鲜活的鱼会急不可待地跳出冰面,成为案上之物,君臣欢宴之。历史上把这种捕

查干湖的渔民分工很细,鱼把头选好入网口的位置后,专门负责镩冰的渔民就该上阵了。镩冰的工具重达20多公斤,能熟练地挥舞这样重的工具,需要的是力气和技巧。右图中面对镜头的就是“打镩手”,跟他搭档的伙伴正在用“冰蹦子”将碎冰掏出来。左下图是“打镩手”在打磨“镩头”,左图是掏冰的工具“冰蹦子”。

如今,冬捕已成为查干湖独特的人文景观,每年12月底至春节前一个月的捕鱼期内,吸引了大量鱼贩和游客前来。而捕鱼方式也从小打小闹的“守株待兔”演化为大型的集体劳作。数十人共同协作,经繁复的凿冰、下网和起网等步骤,场面壮观,仅渔网就长达2000余米,单网捕获量以数十万斤计。

灰暗中的冰面之旅

2006年12月26日凌晨,4点45分,我提起准备好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器材,开车朝“鱼把头”王凤革家驶去,拍摄他带队冬捕的全过程。这次拍摄是我灵魂荡涤之旅,久居铅尘中的我们,需要在远古遗存的文化面前反省。

王凤革的妻子田贵兰早早煮好了水饺,还有一条红烧鲤鱼,王凤革喝着气味浓烈的白酒,很是惬意。这是只有捕鱼日才能享受到的丰盛早餐,所以,王凤革见我来,并不急于上路,倒是妻子田贵兰不停催促着。王凤革的家离湖面很近,几分钟时间,马车便驶上了冰面。在我的车灯照耀下,明晃晃的冰面上出现了三套马车,马车周围站立着一群身穿军大衣、头戴大耳棉帽的壮汉,他们是等待“鱼把头”到来的渔夫。此时,天色灰黑,能见度不过十来米。或许在车灯强光的刺激下,一匹马忽然受惊,拉着车子在冰面上不辨方向地横冲直撞,顿时冰屑四起、马嘶悲鸣,还险些扫倒渔夫。从未见过此情形的我,不免惊出一身冷汗。好在冰滑,失去控制力的惊马很快滑倒,在冰面上挣扎了几下,便沉寂下来,眼巴巴地望着渔夫们。渔夫们协力将马扶起,拍了拍它的后背,似同安慰,灰暗的冰面才得以宁静。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