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经典由此开始(上)
历程---走过55年
标签:

院士心中的芥蒂
在《地理知识》的早期创刊活动中,周立三、吴传钧、施雅风、高泳源、李旭旦、胡豁咸、杨纫章、宋家泰等是不能不提到的名字。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离开了我们,甚至他们为《地理知识》的诞生和发展所作出的开创之功,也已被时光淹没。但幸运的是,时隔55年,其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吴传钧和施雅风,还清晰地记得《地理知识》萌生与发展的点点滴滴。



在2004年末大雪纷飞的寒冷冬季,我们如约来到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家属院中施雅风院士的住宅。和在北京中关村采访吴传钧院士时相似的是,施老家里迎接我们的同样也是相濡以沫的老俩口;家中的布置也与吴老家中一样,整洁简朴。除了挤满柜子的书籍图册外,施老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悬挂在客厅墙壁上的希夏邦马峰冰川照片,这是对一个冰川学家的最好诠释。而吴老家中最抢眼的则是各式各样的地图和千姿百态的马。吴老是属马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主持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的调研与编制工作,对地图可谓情有独钟。他曾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这些瓷的、玻璃的、金属的、国内国外的马,都跑到我这儿来了。”时至今日,这位为中国地理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马”,虽然已是86岁的高龄,但依然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
两位老院士家中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即在他们的书柜中,合订成套的《地理知识》和《中国国家地理》都占据显要位置。令人感慨的是,虽然已过了半个多世纪,但对他们亲手耕耘的《地理知识》50年代版本,依旧珍同拱璧。
提起2000年《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一事,虽然施老现在心中芥蒂全无,但当时他知道这个消息时,心里却颇不是滋味。难道这个坚守了半个世纪、有广泛群众基础并由他提议的刊名,非要更改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