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味化的大众口味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
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当我们对尝到的美味发出鲜美异常的赞叹时,谁能说得清这“鲜”字的内涵和外延?鲜是客观的存在,还是主观的感受?鲜是自然的赐与,还是人的创造? 鲜,能成为传统的五味之外另外一种独立的味型吗?
当我对鲜提出了种种质问后,不难发现,我们对鲜的理解是那么肤浅,那么含糊,那么似是而非,充满着悖论。而对鲜的认识和解读的困惑,又会对我们整个的饮食生活和烹饪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辞书的解释。《辞源》对“鲜”字的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明,洁;善,好;古民族名;少;夭亡;通“献”字。《汉语大词典》对“鲜”字的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鲜明;洁净;善;味美;夭折;通“斯”字。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再看《辞源》对“鲜美”的解释:新鲜美好。同样并不确指具体的味道。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