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上帝的晾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地质地理   水文地理   湖泊   

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干盐湖。本文作者与两位教授同行,深入到盐湖区的纵深地带,看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现象,拍到了一些难得一见的景观。通过这篇报道你可以了解到盐湖的许多秘密。
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景观,一片一望无际的白花花的结晶盐。在柴达木盆地这个沙尘暴的源区,这一片晶莹的雪白竟没被掩盖,纯属一种偶然。假如有上帝的话,这里应是上帝的晾台,我们站在这里眺望,竟望不到这晾台的边界有多远。

越过青海南山的一个垭口,我们离开青海湖盆地,进入了柴达木盆地。这两个盆地都是封闭的,河水只能流进去,不能流出来。尽管是两个紧邻的盆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碧波荡漾,形成了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一个水大部分蒸发,干涸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盐湖区。

开始,还可以不时地看到远山的山脊上分布着植被树林。这里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倒置的。从山脊向下,降水逐渐减少,因而树都长在山岭上。树是祁连圆柏,据说是在中国目前能找到的树龄最长的树种之一,树龄大约一千八百年。这种树受到了科学家的关注,因为可以通过树轮的疏密程度,分析气候的变化,看出每一年气候的干湿冷暖。尤其是在这一带古墓中挖出的古代树木,可以让我们准确地了解这一带古时候的气候情况。

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我们越来越接近柴达木盆地的底部。祁连山圆柏早已不见了,地上是一种叫做骆驼刺的灌丛。此时,一群骆驼过来了,高大魁伟,与周围的景色协调极了。我还发现,灌丛中窜出两只野兔,一跳一跳地跑掉了。

这里是柴达木盆地的边缘,所以还能看到植被和骆驼,但已经是一种半荒漠的景观了,那植物因为只有骆驼能吃所以叫骆驼刺。从这里沿着青藏公路向西行进,很快就进入柴达木盆地的中心地带,那里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荒漠了,但是在这荒漠中却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干盐湖,盐湖中蕴藏着钾、锂、食盐等珍贵的资源。

再向前,便什么植被也没有了,一片荒漠。我们到达了柴达木盆地的底部。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